close
11位民國大師的奇葩上課模式,哪位讓你印象深刻?
原標題:11位民國大師的奇葩上課模式,哪位讓你印象深刻?
想起那些退出瞭歷史“講臺”的民國大師們,感到由衷的懷念。我輩雖然沒有親耳聆聽這些大師們教誨的機會,但從許多人對他們的追憶中,依舊可以領略其氣沖牛鬥、舌燦如蓮的講授風采。
他們,或循循善誘、娓娓道來,如錢穆、徐志摩;或慷慨激昂、活力四射,如梁啟超、劉文典;或個性十足,真實性情,如魯迅、黃侃。當然,也有一上講臺就打哆嗦的,如沈從文;還有差點兒被學生要求“退貨”的胡適……大師們上課怪招頻出,防不勝防,哪位讓你印象深刻?
正文約:7000字
預計閱讀時間:7分鐘
01
沈從文
初登講臺,十分鐘說不出話來
第一次登臺授課的日子終於來臨瞭。沈從文既興奮,又緊張。在這之前,他做瞭認真而充分的準備,估計資料足供一小時使用而有餘。從法租界的住所去學校時,他還特意花瞭八塊錢,租瞭一輛包車。第一次以教師身份跨進大學的門,不能顯得太寒酸!按預先約定的條件,講一個鐘頭的課,隻有六塊錢的報酬,結果自然是賠本!
當時,沈從文在文壇上已初露頭角,在社會上也已小有名氣。因此,來聽課的學生極多。今天又是第一堂課,還有一些並不聽課,隻是慕名而來,以求一睹尊容的學生,故教室裡早已擠得滿滿的瞭。他們中已有不少人讀過沈從文的小說,聽到一些有關他的傳聞,因而上課之前,教室裡有人小聲議論著沈從文的長像、性格、文章和為人。——他們知道沈從文是行伍出身,小說裡又不乏湘西地域荒蠻、民氣強悍的描寫,在他們的頭腦裡,遂不時浮現出想象中的沈從文的形象:一個身材魁偉、濃眉大眼,充溢著陽剛之氣的男子漢。
然而,當沈從文低著頭,急匆匆走上講臺,與學生對面時,眼前這個真實的沈從文,卻與他們想象中的沈從文判若兩人:一件半新不舊的藍佈長衫罩著一副瘦小的身軀,眉目清秀如女子,面容蒼白而少血色;一雙黑亮有神的眼睛稍許沖淡瞭幾分身心的憔悴。
他站在講臺上,抬眼望去,隻見黑壓壓一片人頭,心裡陡然一驚,無數條期待的目光,正以自己為焦點匯聚,形成一股強大而灼熱的力量,將他要說的第一句話堵在嗓子眼裡。同時,腦子裡“嗡”的一聲炸裂,原先想好的話語一下子都飛迸開去,留下的隻是一片空白。上課前,他自以為成竹在胸,既未帶教案,也沒帶任何教材。這一來,他感到仿佛浮遊在虛空中,失去瞭任何可供攀援的依憑。
一分鐘過去瞭,他未能發出聲來;五分鐘過去瞭,他仍然不知從何說起。眾目睽睽之下,他竟呆呆地站瞭近十分鐘!
起始,教室裡還起著人聲;五分鐘過後,教室裡的聲浪逐漸低瞭下去;到這時,滿教室鴉雀無聲!沈從文的緊張無形中傳播開去,一些女學生也莫名地替沈從文緊張起來,有的竟低下頭去;在她們中間,有一位剛從預科升入大學部一年級的學生,名叫張兆和,時年十八,面目秀麗,身材窈窕,性格平和文靜,學生中公認為中國公學的校花,因膚色微黑,沈從文後來稱之為“黑鳳”。這時,她見沈從文行狀狼狽,一顆心也憋得極緊,怦怦直跳,血潮直朝臉上湧去,竟不敢抬頭再看沈從文——這些心地善良而富同情心的年輕女性啊!
這十分鐘的經歷,在沈從文的感覺裡,甚至比他當年在湘川邊境翻越棉花坡還要漫長和艱難。但他終於完成瞭這次翻越。他慢慢平靜下來,原先飛散的話語又開始在腦子裡聚擾組合。……他好容易開瞭口。這第一句出去,就像沖破瞭強敵的重圍,大隊人馬終於決城而出。他一面急促地講述,一面在黑板上抄寫授課提綱。
然而,他又一次事與願違。預定一小時的授課內容,不料在忙迫中,十多分鐘便把要說的話全說完瞭。他再次陷入窘迫。最終,他隻得拿起粉筆,在黑板上寫道:我第一次上課,見你們人多,怕瞭。
下課後,學生們議論紛紛。消息傳到教師中間,有人說:“沈從文這樣的人也來中公上課,半個小時講不出一句話來!”這議論又傳到胡適的耳裡,胡適卻不覺窘迫,竟笑笑說:“上課講不出話來,學生不轟他,這就是成功。”
——選自凌宇《沈從文傳》
02
梁啟超
“啟超沒有什麼學問”
我記得清清楚楚,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,高等科樓上大教堂裡坐滿瞭聽眾,隨後走進瞭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,穿著肥大的長袍,步履穩健,風神瀟灑,左右顧盼,光芒四射,這就是梁任公先生。
他走上講臺,打開他的講稿,眼光向下面一掃,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,一共隻有兩句,頭一句是:“啟超沒有什麼學問。”眼睛向上一翻,輕輕點一下頭:“可是也有一點嘍!”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。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,距離國語甚遠,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,有時又是洪亮而激亢,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字,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。
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,《箜篌引》:
公無渡河。
公竟渡河!
渡河而死,
其奈公何!
這四句十六字,經他一朗誦,再經他一解釋,活畫出一出悲劇,其中有起承轉合,有情節,有背景,有人物,有情感。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後約二十餘年,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。但見黃沙彌漫,黃流滾滾,景象蒼茫,不禁哀從衷來,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。
——選自梁實秋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講靜電機推薦演》
03
王國維
“老實得像條火腿”
在一般人心目中,王國維在講臺上一定是一言九鼎、光彩照人。但恰恰相反,如果讓學生形容講臺上的王國維,恐怕給人印象最深的是“老實”二字。
王國維講《尚書》,一上來就說,《尚書》“阿拉隻讀懂瞭一半”。講課中凡遇到沒有掌握的,他就用海寧方言直言“弗曾見過”,“阿拉弗曉得格”。著名語言學傢王力直到晚年還念念不忘當年聽王國維上課的印象,說:“他講學的時候,常說‘這個地方我不懂’,他這樣講,隻能使我敬重他。”有人把王國維的教學精神總結為“六不”:不放言高論,不攻擊古人,不議論他人長短,不吹噓,不誇淵博,不抄襲他人言論。
同為研究院導師的梁啟超在王國維去世後的新學年中,在王國維先生墓前向全體同學發表演講,稱“王先生辨證最準確而態度最溫和,完全是大學者的氣象”。魯迅曾評價王國維做學問“老實得像條火腿”。而恰恰是這種老實,為我們展現瞭一個大學者的講壇風范。
文章來源:北京教育 魏寧
04
徐油煙靜電機志摩
把課堂搬到古墓前
徐志摩的課堂不局限在小小的教室裡。
據趙傢璧回憶,1930年春天,學生征得徐志摩的同意,逢他上課時,就把課堂改在光華大學校園內的一座古墓前。墓前剛好有棵古槐樹。上課時,徐志摩身靠古槐,學生則分坐於樹陰下的石條上。頭頂是滿天的綠葉,小鳥兒在鳴唱。徐志摩給學生朗誦W·H·Hudson(赫德生)的作品《綠色大廈》和《鳥與人》,又介紹泰戈爾是如何喜愛W·H·Hudson的作品的。
課堂之外,徐志摩通過多種途徑,打開學生的藝術視野。他曾鼓勵學生去聆聽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每周演出的西洋古典音樂。有一年冬天的早上,他帶領學生到中社參觀美術展覽會,在每一幅畫前,告訴學生原作的思想和風格,原畫的館藏,原畫和臨摹的不同處。
其中有一幅畫,畫瞭一個裸體的婦人,一手提著壺,一手放在飛瀉的泉水裡,徐志摩就問大傢看到這幅畫後,是否自己的手掌裡也有一種流水的感覺。大傢先是很驚異,隨後馬上湧起這種感覺。
在徐志摩看來,一個人要能真正欣賞西洋文學,就得對西洋繪畫和古典音樂有相當的訓練,這是一條大道的兩個旁支。研究文學,不應放棄這兩位文學的姊妹——繪畫與音樂,前者是空間的藝術,後者是時間的藝術,它們“同樣是觸動著性靈而發的”。
徐志摩的詩歌教學,強調把詩歌與音樂等藝術打成一片,這種做法對於幫助學生理解現代詩歌的精髓,應該是非常有益的。
徐志摩生前最後一個學生卞之琳在《徐志摩詩重讀志感》中追憶:徐志摩的課富有詩人氣質,他在課堂上講英國浪漫派詩歌,特別是講雪萊,眼睛朝著窗外,或者對著天花板,仿佛自己已沉入作詩的狀態中,天馬行空,“大概雪萊就是化在這一片空氣裡瞭”。晚年卞之琳仍然清楚記得,徐志摩在講課中說過:“他自己從小近視,有一天在上海配瞭一副近視鏡,晚上抬頭一看,發現滿天星鬥,感到無比激動。”
——選自王木春《徐志摩竟然這樣當老師》
05
錢穆
滔滔不絕如飛流直下三千尺
錢穆先生亦是學生們喜愛的教授,他講課時從來都是座無虛席。朱海濤先生在《北大與北大人》中寫道:
“向例他總帶著幾本有關的書,走到講桌旁,將書打開,身子半倚半伏在桌上,俯著頭,對那滿堂的學生一眼也不看,自顧自的用一隻手翻書。翻,翻,翻,足翻到一分鐘以上,這時全堂的學生都坐定瞭,聚精會神地等著他,他不翻書瞭,抬起頭來滔滔不絕地開始講下去。對於一個問題每每反復申論,引經據典,使大傢驚異於其淵博,更驚異於其記憶力之強……”
以下是他自己回憶給學生講作文的事:
餘告諸生,出口為言,下筆為文。作文隻如說話,口中如何說,筆下即如何寫,即為作文。隻就口中所欲說者如實寫出,遇不識字,可隨時發問。一日,下午第一課,命諸生作文。出題為《今天的午飯》。諸生繳卷訖,擇一佳者,寫黑板上。文雲,今天午飯,吃紅燒豬肉,味道很好,可惜咸瞭些。告諸生,說話須有曲折,如此文末一語。
又一日,餘選林紓《技擊餘談》中一故事,由餘口述,命諸生記下。今此故事已忘,姑以意說之。有五兄弟,大哥披掛上陣,二哥又披掛上陣,三哥亦披掛上陣,四哥還披掛上陣,五弟隨之仍然披掛上陣。諸生皆如所言記下。餘告諸生,作文固如同說話,但有時說話可如此,作文卻宜求簡潔。因在黑板上寫林紓原文,雖系文言,諸生一見,皆明其義。餘曰:如此寫,隻一語可盡,你們卻寫瞭五句,便太囉嗦瞭。
又一日,命諸生各帶石板石筆鉛筆及毛邊稿紙出校門,至郊外一古墓;蒼松近百棵。命諸生各自擇坐一樹下,靜觀四圍形勢景色,各自寫下。再圍坐,命諸生各有陳述。何處有人忽略瞭,何處有人遺忘瞭,何處有人輕重倒置,何處有人先後失次,即據實景互作討論。
——選自錢穆《八十憶雙親並師友雜憶合刊》
06
胡適
竟然險些被“退貨”
胡適先生的演講式教學在學生中很受歡迎,亦常常因紅樓教室人滿為患而搬入二院大講堂。他講課從不發講義,自己也沒有講稿。
但在他初任北大哲學系教授時,卻不那麼受學生歡迎。作為當時北大最年輕的文科教授之一,胡適被安排接替陳漢章教授講授“中國哲學史”課程。原先的教授講哲學史從三皇五帝講起,講瞭兩年才講到商朝,而這位新教授卻直接從周宣王講起。學生說,這是割斷中國哲學史,是思想造反,想將這位教授趕走。
受到老學究們的青睞、新學生們的欽羨二年級學生傅斯年,認真地旁聽瞭幾次課之後,對那些要趕走胡適的人說:“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,但他走的這一條路是對的。你們不能鬧。” 於是,胡適留在瞭北大哲學系。
而對於此事,傅斯年多少年都沒向胡適說過。傅斯年去世後,胡適在緬懷文章中提及此事,不無動情地說:“我這個二十幾歲的留學生,在北京大學教書,面對著一幫思想成熟的學生而沒有引起風波,過瞭十幾年之後才曉得,是孟真(傅斯年字孟真)暗地裡做瞭我的保護人。”
——選自《語文報社》作者:虛白
胡先生在大庭廣眾間講演之好,不在其講演綱要的清楚,而在他能夠盡量地發揮演說傢的神態、姿勢,和能夠以安徽績溪化的國語盡量地抑揚頓挫。並因為他是具有純正的學者氣息的一個人,他說話時的語氣總是十分的熱摯真懇,帶有一股自然的傻氣,所以特別能夠感動人。
——選自柳存仁《記北京大學的教授》
靜電除油機 07
熊十力
講課酷愛拍人肩膀,掌功瞭得
熊先生冬天室內不生爐火。北京的冬天差不多有四個多月,聽課的學生全副冬裝,坐著聽講。熊先生開的課是兩個學分,也就是兩節課。但熊先生講起來如長江大河,一瀉千裡,每次講課不下三、四小時,而且中間不休息。他站在屋子中間,從不坐著講。喜歡在聽講者面前指指劃劃,講到高興時,或者認為重要的地方,隨手在聽講者的頭上或肩上拍一巴掌,然後哈哈大笑,聲振堂宇。有一次和張東蓀談哲學,張在熊先生面前,也成瞭學生,一巴掌拍在張的肩上,張東蓀不得不眨眨眼,逡巡後退,以避其鋒芒。抗戰時,聽鄭昕先生說他在天津南開中學求學時,聽熊先生講課,他怕熊先生的棒喝,每次早一點到場,找一個離老師遠一點的位子坐下。我才知道熊先生這種講課方式由來已久。
聽熊先生講課,深感到他是教書又教人,講“新唯識論”、“佛傢名相通釋”往往大罵蔣介石東北失陷,不抵抗,賣國投降。熊先生不止傳授知識,他那種不媚俗,疾惡如仇的品格,感染瞭聽講的人。
——選自《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》
08
靜電抽油煙機 魯迅
不時發射諷刺的冷箭
D大學的禮堂兼操場是擠滿瞭人。新的文學團體固然也有點號召力,但大部分的學生是為瞻仰魯迅先生的言論豐采才集合起來的,那是毫無疑義。
由我來唱瞭開鑼戲。現在,連演講的題目都忘記瞭,內容如何自然更無從記起。大概不外乎是當時開始受人註意的文藝與社會關系的問題。
現在想起來還要汗顏,筆者講瞭不到一刻鐘,聽眾是一個去瞭又去一個。偌大一座講堂隻剩下寥寥不到百十個人瞭。我心裡有點發慌:“頭一炮就打不響,魯迅先生又有病,這卻怎麼辦好?”
心裡越急,口上越亂。什麼“意德沃羅輯”呀,什麼“印貼利更地亞”呀,什麼“狄亞列克特”呀,這一類生硬的術語,隻在口邊亂撞。可憐那百十個聽眾又漸漸散開,變成烏合的散兵線瞭。
看光景還是趁早退場好,於是趕緊作瞭個結束瞭事。耳邊懵懵懂懂聽見一陣熱烈的鼓掌聲,是魯迅先生登壇瞭。
怕是有病的關系吧,魯迅先生的聲音並不高,但卻帶著一點沉著的低聲。口調是徐緩的,但卻像是跟自己人談傢常一樣親切。
他先從他的傢鄉說起。他說,他是浙東一個產酒名區的人,但他並不愛喝酒。這樣,他對於曾經說他“醉眼朦朧”的馮乃超君輕輕地回敬瞭一下。
以後,他便談他傢鄉的風俗。語詞是記不清楚瞭,大意是他的傢鄉那裡,討媳婦的時候,並不要什麼杏臉柳腰的美人,要的是健壯的少女。由這類的例子,他歸結到農民和紳士對於美觀的不同。然後,他用實證,揭破瞭“美是絕對的”這種觀念論的錯誤。而給“美的階級性”這種思想,找出瞭鐵一般的證據。
在樸實的語句中,時時露出諷刺的光芒。而每一個諷刺的利箭投射到大眾中間,便引起熱烈的鼓掌和哄堂的笑聲。
不知什麼時候,屋子裡添進瞭那麼多的人。偌大的一座講堂是擠得水泄不通瞭。連窗子上面都爬著挾書本的學生。
演講是在熱烈的空氣中宣告瞭成功。在散會以後,D校馬上成立瞭一個新的文學組織。這當然是魯迅先生抱病演講的功績。
——選自鄭伯奇《魯迅先生的演講》
09
劉文典
饑鼠寒猿般的存在
學生曾形容在大學任教時的劉文典:“記得那日國文班快要上課的時候,喜洋洋坐在三院七號教室裡,滿心想親近這位渴慕多年的學術界名流的風采。可是鈴聲響後,走進來的卻是一位憔悴得可怕的人物。看啊!四角式的平頭罩上寸把長的黑發,消瘦的臉孔安著一對沒有精神的眼睛,兩顴高聳,雙頰深入;長頭高舉兮如望空之孤鶴;肌膚黃瘦兮似僻谷之老衲;中等的身材羸瘠得雖尚不至於骨子在身裡邊打架,但背上兩塊高聳著的肩骨卻大有接觸的可能。狀貌如此,聲音呢?天啊!不聽時猶可,一聽時真叫我連打幾個冷噤。既尖銳兮又無力,初如饑鼠兮終類寒猿……”
劉文典在西南聯大講《文選》課,不拘常規,別開生面。上課前,先由校役帶一壺茶,外帶一根兩尺來長的竹制旱煙袋。講到得意處,便一邊吸旱煙,一邊解說文章精義,下課鈴響也不理會。有時他是下午的課,一高興講到5點多鐘才勉強結束。或稱劉“儼如《世說新語》中的魏晉人物”。
有一次,劉文典上瞭半小時的課便結束瞭上一講的內容。學生以為他要開講新課。這時,他忽然宣佈說:“今天提前下課,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後七時半繼續上課。”原來,下個星期三是陰歷五月十五,他要在月光下講《月賦》。屆時,校園裡擺下一圈座位,劉文典坐在中間,當著一輪皓月大講其《月賦》,生動形象,見解精辟,讓聽者沉醉其中,不知往返。
劉文典上課征引繁富,經常一堂課隻講一句話,故而講《文選》,一個學期隻能講半篇《海賦》。後因吸食鴉片,有時上課中間癮發便狂抽香煙,由於發音多通過鼻腔,故而發音混混不清,講《文選》時,隻能聽到囁嚅而言:“這文章好!這文章妙!”
——選自楊虎(輯錄)《世說劉文典》
10
黃侃
“不服管教”的刺兒頭
黃侃歷任北大、北女師大、武昌高師、中央大學等校教授。在北大時,黃侃有一個習慣,在課堂上講書,講到要緊的地方就停下來,故意賣關子,說:“這裡有個秘密,僅靠北大這幾百塊錢的薪水,還不足以讓我講,你們要聽我講,得另外請我吃飯。”有一次,上課鈴響瞭,學生坐滿瞭教室,等待老師上課。但黃侃卻安坐在教員休息室,紋絲不動,壓根就沒有起身往教室走的意思。學生們在教室等瞭一會兒,不見老師來上課,就趕緊報告瞭教務處。教務處職員知道黃侃的名士脾氣發作瞭,於是趕緊跑去請他上課,低下身子說:“先生,上課時間到瞭,該上課瞭。”不料黃侃兩眼望天,冷冷地說:“時間是到瞭哦,但錢還沒有到呢。”原來,學校沒有及時發放薪水,黃侃以此來表示不滿。於是教務處趕快去代他領瞭薪水,黃侃這才去教室上課。
舊時大學,每逢學生畢業,依照慣例要印制精美的同學錄,將師生的照片、履歷匯為一集。印刷費用不低,通常是由教授們捐助資金。對此黃侃常不以為然,他既不肯照相,也不肯捐錢。等到學譜印出,學校一視同仁,照例送給黃侃一冊,留作紀念。黃侃收下冊子,卻將它丟入河中,憤然罵道:“一幫蠢貨,請飲臭水!”
中央大學為嚴肅校紀規定師生出入校門一律要佩戴校徽。一天,黃侃到校上課,未戴校徽被門衛攔下。黃侃說:“我是教授黃季剛,來校上課的。”門衛說:“你又沒戴校徽,我怎麼知道你是教授。”黃侃一聽,氣得把裝有講義的皮包往門衛面前一推,說:“你有校徽我沒有,那你去上課吧!”門衛一聽,來頭很大,口氣有所緩和,說沒有校徽有名片也行。黃侃說:“我本人就是名片,你把我拿去吧!”爭執中,校長碰巧路過,趕緊過來調解,這事才算瞭結。
還有一次,黃侃將雨天穿的“釘鞋”用報紙裹著出校門。新來的校衛不認識黃侃,見此公土裡土氣,腋下又攜帶著一包東西,於是上前盤問,並要檢查紙包。黃侃放下紙包拂袖而去,此後幾天一直不去上課。系主任見黃侃一連幾天未上課,以為生病,登門拜訪。見面後,黃侃一言不發。系主任不知所措,回來後趕快報告校長。校長親自登門,再三詢問,黃侃才說:“學校貴在尊師。貴校連教師的一雙釘鞋也要檢查,形同搜身,成何體統?是可忍,孰不可忍!”校長再三道歉,後又托眾多名流前去勸說,也無濟於事。
黃侃憤然離開中央大學。
——選自齋及《黃侃講課賣關子》
11
辜鴻銘
上課嚼花生唱小曲兒
辜鴻銘授課,第一堂課時,他讓學生將講義翻到page one(第一頁),等到上最後一堂課,他還是讓學生將講義翻到page one,授課時間全在嬉笑怒罵中過去。
辜鴻銘曾為學生定下三條規矩:“第一,我進來時,你們要站起來,上完課我先出去,你們才能出去。第二,我向你們問話或你們向我提問,你們都要站起來。第三,我指定背的書,你們都要背,背不出來不能坐下。”
上辜鴻銘的課,學生最怕的還不是背誦,而是翻譯。辜一次讓學生將“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”譯成英文,學生們聽罷,個個抓耳搔腮。他還曾要求學生用英文翻譯《三字經》《千字文》,學生們更是痛苦不堪。
辜鴻銘講課詼諧幽默,講到得意處,會忽然唱段小曲,或從長袍裡掏出幾顆花生糖大嚼,令人忍俊不禁。
每次去上課,辜鴻銘總帶一童仆為他裝煙倒茶。他坐在靠椅上,辮子拖著,一會兒吸煙,一會兒喝茶。學生著急地等待著他講課,他卻一點也不管,慢慢吞吞。
——選自民國文林《民國范兒》
來源丨新經典、大象老師圈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
聲明: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,除搜狐官方賬號外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場。
閱讀 ()
原標題:11位民國大師的奇葩上課模式,哪位讓你印象深刻?
想起那些退出瞭歷史“講臺”的民國大師們,感到由衷的懷念。我輩雖然沒有親耳聆聽這些大師們教誨的機會,但從許多人對他們的追憶中,依舊可以領略其氣沖牛鬥、舌燦如蓮的講授風采。
他們,或循循善誘、娓娓道來,如錢穆、徐志摩;或慷慨激昂、活力四射,如梁啟超、劉文典;或個性十足,真實性情,如魯迅、黃侃。當然,也有一上講臺就打哆嗦的,如沈從文;還有差點兒被學生要求“退貨”的胡適……大師們上課怪招頻出,防不勝防,哪位讓你印象深刻?
正文約:7000字
預計閱讀時間:7分鐘
01
沈從文
初登講臺,十分鐘說不出話來
第一次登臺授課的日子終於來臨瞭。沈從文既興奮,又緊張。在這之前,他做瞭認真而充分的準備,估計資料足供一小時使用而有餘。從法租界的住所去學校時,他還特意花瞭八塊錢,租瞭一輛包車。第一次以教師身份跨進大學的門,不能顯得太寒酸!按預先約定的條件,講一個鐘頭的課,隻有六塊錢的報酬,結果自然是賠本!
當時,沈從文在文壇上已初露頭角,在社會上也已小有名氣。因此,來聽課的學生極多。今天又是第一堂課,還有一些並不聽課,隻是慕名而來,以求一睹尊容的學生,故教室裡早已擠得滿滿的瞭。他們中已有不少人讀過沈從文的小說,聽到一些有關他的傳聞,因而上課之前,教室裡有人小聲議論著沈從文的長像、性格、文章和為人。——他們知道沈從文是行伍出身,小說裡又不乏湘西地域荒蠻、民氣強悍的描寫,在他們的頭腦裡,遂不時浮現出想象中的沈從文的形象:一個身材魁偉、濃眉大眼,充溢著陽剛之氣的男子漢。
然而,當沈從文低著頭,急匆匆走上講臺,與學生對面時,眼前這個真實的沈從文,卻與他們想象中的沈從文判若兩人:一件半新不舊的藍佈長衫罩著一副瘦小的身軀,眉目清秀如女子,面容蒼白而少血色;一雙黑亮有神的眼睛稍許沖淡瞭幾分身心的憔悴。
他站在講臺上,抬眼望去,隻見黑壓壓一片人頭,心裡陡然一驚,無數條期待的目光,正以自己為焦點匯聚,形成一股強大而灼熱的力量,將他要說的第一句話堵在嗓子眼裡。同時,腦子裡“嗡”的一聲炸裂,原先想好的話語一下子都飛迸開去,留下的隻是一片空白。上課前,他自以為成竹在胸,既未帶教案,也沒帶任何教材。這一來,他感到仿佛浮遊在虛空中,失去瞭任何可供攀援的依憑。
一分鐘過去瞭,他未能發出聲來;五分鐘過去瞭,他仍然不知從何說起。眾目睽睽之下,他竟呆呆地站瞭近十分鐘!
起始,教室裡還起著人聲;五分鐘過後,教室裡的聲浪逐漸低瞭下去;到這時,滿教室鴉雀無聲!沈從文的緊張無形中傳播開去,一些女學生也莫名地替沈從文緊張起來,有的竟低下頭去;在她們中間,有一位剛從預科升入大學部一年級的學生,名叫張兆和,時年十八,面目秀麗,身材窈窕,性格平和文靜,學生中公認為中國公學的校花,因膚色微黑,沈從文後來稱之為“黑鳳”。這時,她見沈從文行狀狼狽,一顆心也憋得極緊,怦怦直跳,血潮直朝臉上湧去,竟不敢抬頭再看沈從文——這些心地善良而富同情心的年輕女性啊!
這十分鐘的經歷,在沈從文的感覺裡,甚至比他當年在湘川邊境翻越棉花坡還要漫長和艱難。但他終於完成瞭這次翻越。他慢慢平靜下來,原先飛散的話語又開始在腦子裡聚擾組合。……他好容易開瞭口。這第一句出去,就像沖破瞭強敵的重圍,大隊人馬終於決城而出。他一面急促地講述,一面在黑板上抄寫授課提綱。
然而,他又一次事與願違。預定一小時的授課內容,不料在忙迫中,十多分鐘便把要說的話全說完瞭。他再次陷入窘迫。最終,他隻得拿起粉筆,在黑板上寫道:我第一次上課,見你們人多,怕瞭。
下課後,學生們議論紛紛。消息傳到教師中間,有人說:“沈從文這樣的人也來中公上課,半個小時講不出一句話來!”這議論又傳到胡適的耳裡,胡適卻不覺窘迫,竟笑笑說:“上課講不出話來,學生不轟他,這就是成功。”
——選自凌宇《沈從文傳》
02
梁啟超
“啟超沒有什麼學問”
我記得清清楚楚,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,高等科樓上大教堂裡坐滿瞭聽眾,隨後走進瞭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,穿著肥大的長袍,步履穩健,風神瀟灑,左右顧盼,光芒四射,這就是梁任公先生。
他走上講臺,打開他的講稿,眼光向下面一掃,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,一共隻有兩句,頭一句是:“啟超沒有什麼學問。”眼睛向上一翻,輕輕點一下頭:“可是也有一點嘍!”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。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,距離國語甚遠,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,有時又是洪亮而激亢,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字,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。
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,《箜篌引》:
公無渡河。
公竟渡河!
渡河而死,
其奈公何!
這四句十六字,經他一朗誦,再經他一解釋,活畫出一出悲劇,其中有起承轉合,有情節,有背景,有人物,有情感。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後約二十餘年,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。但見黃沙彌漫,黃流滾滾,景象蒼茫,不禁哀從衷來,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。
——選自梁實秋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講靜電機推薦演》
03
王國維
“老實得像條火腿”
在一般人心目中,王國維在講臺上一定是一言九鼎、光彩照人。但恰恰相反,如果讓學生形容講臺上的王國維,恐怕給人印象最深的是“老實”二字。
王國維講《尚書》,一上來就說,《尚書》“阿拉隻讀懂瞭一半”。講課中凡遇到沒有掌握的,他就用海寧方言直言“弗曾見過”,“阿拉弗曉得格”。著名語言學傢王力直到晚年還念念不忘當年聽王國維上課的印象,說:“他講學的時候,常說‘這個地方我不懂’,他這樣講,隻能使我敬重他。”有人把王國維的教學精神總結為“六不”:不放言高論,不攻擊古人,不議論他人長短,不吹噓,不誇淵博,不抄襲他人言論。
同為研究院導師的梁啟超在王國維去世後的新學年中,在王國維先生墓前向全體同學發表演講,稱“王先生辨證最準確而態度最溫和,完全是大學者的氣象”。魯迅曾評價王國維做學問“老實得像條火腿”。而恰恰是這種老實,為我們展現瞭一個大學者的講壇風范。
文章來源:北京教育 魏寧
04
徐油煙靜電機志摩
把課堂搬到古墓前
徐志摩的課堂不局限在小小的教室裡。
據趙傢璧回憶,1930年春天,學生征得徐志摩的同意,逢他上課時,就把課堂改在光華大學校園內的一座古墓前。墓前剛好有棵古槐樹。上課時,徐志摩身靠古槐,學生則分坐於樹陰下的石條上。頭頂是滿天的綠葉,小鳥兒在鳴唱。徐志摩給學生朗誦W·H·Hudson(赫德生)的作品《綠色大廈》和《鳥與人》,又介紹泰戈爾是如何喜愛W·H·Hudson的作品的。
課堂之外,徐志摩通過多種途徑,打開學生的藝術視野。他曾鼓勵學生去聆聽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每周演出的西洋古典音樂。有一年冬天的早上,他帶領學生到中社參觀美術展覽會,在每一幅畫前,告訴學生原作的思想和風格,原畫的館藏,原畫和臨摹的不同處。
其中有一幅畫,畫瞭一個裸體的婦人,一手提著壺,一手放在飛瀉的泉水裡,徐志摩就問大傢看到這幅畫後,是否自己的手掌裡也有一種流水的感覺。大傢先是很驚異,隨後馬上湧起這種感覺。
在徐志摩看來,一個人要能真正欣賞西洋文學,就得對西洋繪畫和古典音樂有相當的訓練,這是一條大道的兩個旁支。研究文學,不應放棄這兩位文學的姊妹——繪畫與音樂,前者是空間的藝術,後者是時間的藝術,它們“同樣是觸動著性靈而發的”。
徐志摩的詩歌教學,強調把詩歌與音樂等藝術打成一片,這種做法對於幫助學生理解現代詩歌的精髓,應該是非常有益的。
徐志摩生前最後一個學生卞之琳在《徐志摩詩重讀志感》中追憶:徐志摩的課富有詩人氣質,他在課堂上講英國浪漫派詩歌,特別是講雪萊,眼睛朝著窗外,或者對著天花板,仿佛自己已沉入作詩的狀態中,天馬行空,“大概雪萊就是化在這一片空氣裡瞭”。晚年卞之琳仍然清楚記得,徐志摩在講課中說過:“他自己從小近視,有一天在上海配瞭一副近視鏡,晚上抬頭一看,發現滿天星鬥,感到無比激動。”
——選自王木春《徐志摩竟然這樣當老師》
05
錢穆
滔滔不絕如飛流直下三千尺
錢穆先生亦是學生們喜愛的教授,他講課時從來都是座無虛席。朱海濤先生在《北大與北大人》中寫道:
“向例他總帶著幾本有關的書,走到講桌旁,將書打開,身子半倚半伏在桌上,俯著頭,對那滿堂的學生一眼也不看,自顧自的用一隻手翻書。翻,翻,翻,足翻到一分鐘以上,這時全堂的學生都坐定瞭,聚精會神地等著他,他不翻書瞭,抬起頭來滔滔不絕地開始講下去。對於一個問題每每反復申論,引經據典,使大傢驚異於其淵博,更驚異於其記憶力之強……”
以下是他自己回憶給學生講作文的事:
餘告諸生,出口為言,下筆為文。作文隻如說話,口中如何說,筆下即如何寫,即為作文。隻就口中所欲說者如實寫出,遇不識字,可隨時發問。一日,下午第一課,命諸生作文。出題為《今天的午飯》。諸生繳卷訖,擇一佳者,寫黑板上。文雲,今天午飯,吃紅燒豬肉,味道很好,可惜咸瞭些。告諸生,說話須有曲折,如此文末一語。
又一日,餘選林紓《技擊餘談》中一故事,由餘口述,命諸生記下。今此故事已忘,姑以意說之。有五兄弟,大哥披掛上陣,二哥又披掛上陣,三哥亦披掛上陣,四哥還披掛上陣,五弟隨之仍然披掛上陣。諸生皆如所言記下。餘告諸生,作文固如同說話,但有時說話可如此,作文卻宜求簡潔。因在黑板上寫林紓原文,雖系文言,諸生一見,皆明其義。餘曰:如此寫,隻一語可盡,你們卻寫瞭五句,便太囉嗦瞭。
又一日,命諸生各帶石板石筆鉛筆及毛邊稿紙出校門,至郊外一古墓;蒼松近百棵。命諸生各自擇坐一樹下,靜觀四圍形勢景色,各自寫下。再圍坐,命諸生各有陳述。何處有人忽略瞭,何處有人遺忘瞭,何處有人輕重倒置,何處有人先後失次,即據實景互作討論。
——選自錢穆《八十憶雙親並師友雜憶合刊》
06
胡適
竟然險些被“退貨”
胡適先生的演講式教學在學生中很受歡迎,亦常常因紅樓教室人滿為患而搬入二院大講堂。他講課從不發講義,自己也沒有講稿。
但在他初任北大哲學系教授時,卻不那麼受學生歡迎。作為當時北大最年輕的文科教授之一,胡適被安排接替陳漢章教授講授“中國哲學史”課程。原先的教授講哲學史從三皇五帝講起,講瞭兩年才講到商朝,而這位新教授卻直接從周宣王講起。學生說,這是割斷中國哲學史,是思想造反,想將這位教授趕走。
受到老學究們的青睞、新學生們的欽羨二年級學生傅斯年,認真地旁聽瞭幾次課之後,對那些要趕走胡適的人說:“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,但他走的這一條路是對的。你們不能鬧。” 於是,胡適留在瞭北大哲學系。
而對於此事,傅斯年多少年都沒向胡適說過。傅斯年去世後,胡適在緬懷文章中提及此事,不無動情地說:“我這個二十幾歲的留學生,在北京大學教書,面對著一幫思想成熟的學生而沒有引起風波,過瞭十幾年之後才曉得,是孟真(傅斯年字孟真)暗地裡做瞭我的保護人。”
——選自《語文報社》作者:虛白
胡先生在大庭廣眾間講演之好,不在其講演綱要的清楚,而在他能夠盡量地發揮演說傢的神態、姿勢,和能夠以安徽績溪化的國語盡量地抑揚頓挫。並因為他是具有純正的學者氣息的一個人,他說話時的語氣總是十分的熱摯真懇,帶有一股自然的傻氣,所以特別能夠感動人。
——選自柳存仁《記北京大學的教授》
靜電除油機 07
熊十力
講課酷愛拍人肩膀,掌功瞭得
熊先生冬天室內不生爐火。北京的冬天差不多有四個多月,聽課的學生全副冬裝,坐著聽講。熊先生開的課是兩個學分,也就是兩節課。但熊先生講起來如長江大河,一瀉千裡,每次講課不下三、四小時,而且中間不休息。他站在屋子中間,從不坐著講。喜歡在聽講者面前指指劃劃,講到高興時,或者認為重要的地方,隨手在聽講者的頭上或肩上拍一巴掌,然後哈哈大笑,聲振堂宇。有一次和張東蓀談哲學,張在熊先生面前,也成瞭學生,一巴掌拍在張的肩上,張東蓀不得不眨眨眼,逡巡後退,以避其鋒芒。抗戰時,聽鄭昕先生說他在天津南開中學求學時,聽熊先生講課,他怕熊先生的棒喝,每次早一點到場,找一個離老師遠一點的位子坐下。我才知道熊先生這種講課方式由來已久。
聽熊先生講課,深感到他是教書又教人,講“新唯識論”、“佛傢名相通釋”往往大罵蔣介石東北失陷,不抵抗,賣國投降。熊先生不止傳授知識,他那種不媚俗,疾惡如仇的品格,感染瞭聽講的人。
——選自《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》
08
靜電抽油煙機 魯迅
不時發射諷刺的冷箭
D大學的禮堂兼操場是擠滿瞭人。新的文學團體固然也有點號召力,但大部分的學生是為瞻仰魯迅先生的言論豐采才集合起來的,那是毫無疑義。
由我來唱瞭開鑼戲。現在,連演講的題目都忘記瞭,內容如何自然更無從記起。大概不外乎是當時開始受人註意的文藝與社會關系的問題。
現在想起來還要汗顏,筆者講瞭不到一刻鐘,聽眾是一個去瞭又去一個。偌大一座講堂隻剩下寥寥不到百十個人瞭。我心裡有點發慌:“頭一炮就打不響,魯迅先生又有病,這卻怎麼辦好?”
心裡越急,口上越亂。什麼“意德沃羅輯”呀,什麼“印貼利更地亞”呀,什麼“狄亞列克特”呀,這一類生硬的術語,隻在口邊亂撞。可憐那百十個聽眾又漸漸散開,變成烏合的散兵線瞭。
看光景還是趁早退場好,於是趕緊作瞭個結束瞭事。耳邊懵懵懂懂聽見一陣熱烈的鼓掌聲,是魯迅先生登壇瞭。
怕是有病的關系吧,魯迅先生的聲音並不高,但卻帶著一點沉著的低聲。口調是徐緩的,但卻像是跟自己人談傢常一樣親切。
他先從他的傢鄉說起。他說,他是浙東一個產酒名區的人,但他並不愛喝酒。這樣,他對於曾經說他“醉眼朦朧”的馮乃超君輕輕地回敬瞭一下。
以後,他便談他傢鄉的風俗。語詞是記不清楚瞭,大意是他的傢鄉那裡,討媳婦的時候,並不要什麼杏臉柳腰的美人,要的是健壯的少女。由這類的例子,他歸結到農民和紳士對於美觀的不同。然後,他用實證,揭破瞭“美是絕對的”這種觀念論的錯誤。而給“美的階級性”這種思想,找出瞭鐵一般的證據。
在樸實的語句中,時時露出諷刺的光芒。而每一個諷刺的利箭投射到大眾中間,便引起熱烈的鼓掌和哄堂的笑聲。
不知什麼時候,屋子裡添進瞭那麼多的人。偌大的一座講堂是擠得水泄不通瞭。連窗子上面都爬著挾書本的學生。
演講是在熱烈的空氣中宣告瞭成功。在散會以後,D校馬上成立瞭一個新的文學組織。這當然是魯迅先生抱病演講的功績。
——選自鄭伯奇《魯迅先生的演講》
09
劉文典
饑鼠寒猿般的存在
學生曾形容在大學任教時的劉文典:“記得那日國文班快要上課的時候,喜洋洋坐在三院七號教室裡,滿心想親近這位渴慕多年的學術界名流的風采。可是鈴聲響後,走進來的卻是一位憔悴得可怕的人物。看啊!四角式的平頭罩上寸把長的黑發,消瘦的臉孔安著一對沒有精神的眼睛,兩顴高聳,雙頰深入;長頭高舉兮如望空之孤鶴;肌膚黃瘦兮似僻谷之老衲;中等的身材羸瘠得雖尚不至於骨子在身裡邊打架,但背上兩塊高聳著的肩骨卻大有接觸的可能。狀貌如此,聲音呢?天啊!不聽時猶可,一聽時真叫我連打幾個冷噤。既尖銳兮又無力,初如饑鼠兮終類寒猿……”
劉文典在西南聯大講《文選》課,不拘常規,別開生面。上課前,先由校役帶一壺茶,外帶一根兩尺來長的竹制旱煙袋。講到得意處,便一邊吸旱煙,一邊解說文章精義,下課鈴響也不理會。有時他是下午的課,一高興講到5點多鐘才勉強結束。或稱劉“儼如《世說新語》中的魏晉人物”。
有一次,劉文典上瞭半小時的課便結束瞭上一講的內容。學生以為他要開講新課。這時,他忽然宣佈說:“今天提前下課,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後七時半繼續上課。”原來,下個星期三是陰歷五月十五,他要在月光下講《月賦》。屆時,校園裡擺下一圈座位,劉文典坐在中間,當著一輪皓月大講其《月賦》,生動形象,見解精辟,讓聽者沉醉其中,不知往返。
劉文典上課征引繁富,經常一堂課隻講一句話,故而講《文選》,一個學期隻能講半篇《海賦》。後因吸食鴉片,有時上課中間癮發便狂抽香煙,由於發音多通過鼻腔,故而發音混混不清,講《文選》時,隻能聽到囁嚅而言:“這文章好!這文章妙!”
——選自楊虎(輯錄)《世說劉文典》
10
黃侃
“不服管教”的刺兒頭
黃侃歷任北大、北女師大、武昌高師、中央大學等校教授。在北大時,黃侃有一個習慣,在課堂上講書,講到要緊的地方就停下來,故意賣關子,說:“這裡有個秘密,僅靠北大這幾百塊錢的薪水,還不足以讓我講,你們要聽我講,得另外請我吃飯。”有一次,上課鈴響瞭,學生坐滿瞭教室,等待老師上課。但黃侃卻安坐在教員休息室,紋絲不動,壓根就沒有起身往教室走的意思。學生們在教室等瞭一會兒,不見老師來上課,就趕緊報告瞭教務處。教務處職員知道黃侃的名士脾氣發作瞭,於是趕緊跑去請他上課,低下身子說:“先生,上課時間到瞭,該上課瞭。”不料黃侃兩眼望天,冷冷地說:“時間是到瞭哦,但錢還沒有到呢。”原來,學校沒有及時發放薪水,黃侃以此來表示不滿。於是教務處趕快去代他領瞭薪水,黃侃這才去教室上課。
舊時大學,每逢學生畢業,依照慣例要印制精美的同學錄,將師生的照片、履歷匯為一集。印刷費用不低,通常是由教授們捐助資金。對此黃侃常不以為然,他既不肯照相,也不肯捐錢。等到學譜印出,學校一視同仁,照例送給黃侃一冊,留作紀念。黃侃收下冊子,卻將它丟入河中,憤然罵道:“一幫蠢貨,請飲臭水!”
中央大學為嚴肅校紀規定師生出入校門一律要佩戴校徽。一天,黃侃到校上課,未戴校徽被門衛攔下。黃侃說:“我是教授黃季剛,來校上課的。”門衛說:“你又沒戴校徽,我怎麼知道你是教授。”黃侃一聽,氣得把裝有講義的皮包往門衛面前一推,說:“你有校徽我沒有,那你去上課吧!”門衛一聽,來頭很大,口氣有所緩和,說沒有校徽有名片也行。黃侃說:“我本人就是名片,你把我拿去吧!”爭執中,校長碰巧路過,趕緊過來調解,這事才算瞭結。
還有一次,黃侃將雨天穿的“釘鞋”用報紙裹著出校門。新來的校衛不認識黃侃,見此公土裡土氣,腋下又攜帶著一包東西,於是上前盤問,並要檢查紙包。黃侃放下紙包拂袖而去,此後幾天一直不去上課。系主任見黃侃一連幾天未上課,以為生病,登門拜訪。見面後,黃侃一言不發。系主任不知所措,回來後趕快報告校長。校長親自登門,再三詢問,黃侃才說:“學校貴在尊師。貴校連教師的一雙釘鞋也要檢查,形同搜身,成何體統?是可忍,孰不可忍!”校長再三道歉,後又托眾多名流前去勸說,也無濟於事。
黃侃憤然離開中央大學。
——選自齋及《黃侃講課賣關子》
11
辜鴻銘
上課嚼花生唱小曲兒
辜鴻銘授課,第一堂課時,他讓學生將講義翻到page one(第一頁),等到上最後一堂課,他還是讓學生將講義翻到page one,授課時間全在嬉笑怒罵中過去。
辜鴻銘曾為學生定下三條規矩:“第一,我進來時,你們要站起來,上完課我先出去,你們才能出去。第二,我向你們問話或你們向我提問,你們都要站起來。第三,我指定背的書,你們都要背,背不出來不能坐下。”
上辜鴻銘的課,學生最怕的還不是背誦,而是翻譯。辜一次讓學生將“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”譯成英文,學生們聽罷,個個抓耳搔腮。他還曾要求學生用英文翻譯《三字經》《千字文》,學生們更是痛苦不堪。
辜鴻銘講課詼諧幽默,講到得意處,會忽然唱段小曲,或從長袍裡掏出幾顆花生糖大嚼,令人忍俊不禁。
每次去上課,辜鴻銘總帶一童仆為他裝煙倒茶。他坐在靠椅上,辮子拖著,一會兒吸煙,一會兒喝茶。學生著急地等待著他講課,他卻一點也不管,慢慢吞吞。
——選自民國文林《民國范兒》
來源丨新經典、大象老師圈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
聲明: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,除搜狐官方賬號外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場。
閱讀 ()
- 靜電除油煙機價格 【專家推薦】靜電機保養五步驟輕鬆解決保養問題!!
- 靜電除油煙機價格 【mobile01】靜電機安裝測試開箱說明~
- 靜電機保養 【油煙處理首選】有油煙味道問題常常被旁邊的住戶抗議嗎,選擇靜電機不再煩惱~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